中班主题“身体的秘密”区域汇总表
发布日期:2016-11-16 14:46:11   来源:金泽幼儿园   点击量:

身体的秘密

“核心经验”的关键词

 

情感与态度

体验成长的快乐

乐意表现(表情、动作)

 

认知与能力

认识身体:身体主要部分外部特征,了解自己身体及主要器官的外部特征。

观察比较:利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大概的测量和比较,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

 

表达与表现

乐于表达:欣赏作品、表现设计

 

 

 

 

活动实例

活动1:小手棋

活动2:会说话的小手

活动3:手印画

活动4:我在长大

 

活动1:照镜子

活动2:练眼力

活动3:练听力

 

活动1:比身高

活动2宝贝在成长

活动3:我在长大

 

身体的秘密

我们的脸蛋

小手真能干

我们快快长

 

活动1:我的五官

材料:镜子、表情图片、五官类自制图书、不同的脸型和五官、乡土材料(瓦片、河蚌壳、玻璃瓶……)橡皮泥、各色彩纸、花画纸画笔等。

材料:数字卡、实物卡、骰子、图形卡、不同形状的实物、暗箱

     

玩法一:用眼睛默数的方法,为数字卡、骰子卡找到相关数量的实物卡做朋友。

玩法二:任意选一张画有图形的卡片,在暗箱里摸出与卡片相同的图形,若摸错则送回暗箱,直至摸对,不断重复,比比谁能够摸对更多的图片。

玩法三:两个孩子将印有宝宝头像的盘子正面(有照片的一面)没有位置规定地挂在墙面上,说说看到了谁,然后两人合作将所有的盘子翻转过来,按照自己的记忆,翻出一一对应的盘子,翻对则拿走一对,翻错则轮到同伴继续,看看谁能够拿走最多的盘子。

观察重点:

1、  幼儿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1——8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

2、  对点子、数字与数量的关系有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和实物进行对应匹配。

3、  幼儿是否能够根据图形卡上的图形特点,用手感知辨别各种图形,选择出正确的图形。

4、  观察幼儿是否乐意探索有效的记忆方法,能既快又准确地记下图像的位置。

5、  游戏中,幼儿是否能够坚持到底,对于一再的失败不气馁。

提示:

1、在日常生活中熟悉默数的方法,对点物配对、数物配对有所了解,并对基本图形的特点有所了解。

2、幼儿在对对碰的游戏中如果屡次失败,可以允许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回顾,通过偷偷看一看,找一找的方式完成游戏,不要太刻意规范游戏规则,保证孩子游戏中更多成功的喜悦。

3、盘子上的图片,初期可以选择一些特征明显的图片,例如大头贴,后期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逐步添加图片内容,提升难度。

 

活动3:练听力

材料:眼罩、乐器、录音、对应的卡片、各种装有物体的瓶子。

玩法一:蒙上眼睛,其他孩子找一个地方站定,敲击乐器,听声音把他们找出来。

玩法二:听录音判断声音是什么,如炒菜声、呼噜声等,让幼儿根据录音找出图片。

玩法三:连续听三四种动物的叫声,依次用卡片排列出动物叫声的先后。

玩法四:带上眼罩摇一摇瓶子,听一听里面不同物体(如蚕豆、黄豆、米)发出的声音,猜一猜哪些罐子里装的东西是相同的,并放在一起。

                         

 

观察重点:

1、幼儿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声音来进行辨别,从而完成游戏化的配对。

2、幼儿是否能够专注地倾听录音,并能根据录音的内容进行图片的配对和排序。

提示:

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用五官来感知和辨别事物,发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

2、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安全,要避免使用对幼儿听觉有伤害的材料(引发噪音的材料不可投放。)

 

素材点二:小手真能干

活动1:小手棋

材料:红色和绿色的手型棋盘各一个、骰子2个(点子、蓝绿骰子)、棋盘上每一格画有幼儿会当做的事情。

玩法一:两人对垒,各手持一个棋盘,轮流掷骰子,掷到与自己棋盘相同的颜色时前进一步,说出画面中小手在做什么事情。谁先走到终点,谁为胜者。

玩法二:两人对垒,各手持一个棋盘,轮流掷骰子,数字是几就前进几步,并说出画面内容,谁先走到终点,谁为胜者。

观察要点:

1、  是否乐意玩小手棋,对玩法清晰。

2、  是否能遵守规则,乐意说说图片上小手在生活中的用途。

3、幼儿在玩小手棋时游戏的规则意识与水平。

提示:

1、添加各种幼儿一日常规中的图片,供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或者同伴在用小手做什么,他们的小手有什么本领。

2、后期,小手棋上的图片也可以留白。提供白纸,让幼儿通过绘画“小手的本领”来替换图片。

 

活动2:会说话的小手

材料:手影图片(动物造型),图片对应的动物图片。

     

玩法一:幼儿阅读小手本领的图书,利用自己的小手做各种模仿动作,知道不同的小手动作所表达的意思,(如招手表示欢迎、摆手表示再见、举手表示想回答问题、竖起手指放在嘴边表示声音轻一点。)

玩法二:看图书中的各种手影(动物造型),试着做一做,也可以让同伴猜一猜自己做的手影动物是什么。

观察要点:

1、  幼儿是否喜欢阅读自制图书,了解小手的本领,并愿意照着图书的内容做做小手模仿游戏。

2、  幼儿和同伴玩小手游戏时,是否愿意进行交流。

提示:

1、可以提供各种职业的手势语的图片,让幼儿模仿猜测其中的意义,了解各种职业中用手说话的意义,也可以结合集体学习活动共同开展。

2、初期的小手本领的图片内容,最好来源于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生活场景。

 

活动3:手印画

材料:手指、手掌、拳头、卡纸、颜料、记号笔、手印画自制图书。

玩法一:幼儿通过手指、手掌、拳头等手的不同部位蘸上颜料进行印画,在印画的基础上借助想象,进行添画。

     

玩法二:对各自的作品编成故事说给自己的同伴听,或装订成一本小人国的书。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乐意进行借形想象,并尝试进行故事创编。

 

提示:可以让幼儿随意用小手借助想象添画,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想象添画,如让幼儿想象小人国里有几个小人,他们是谁,准备干什么,然后进行添画,创编并讲故事给同伴听。

 

活动4:我在长大

材料:不同大小的实物(衣服、裤子、鞋子)、手掌、颜料、卡纸、记号笔

     

玩法一:幼儿自主选择一套衣物铺在白色的卡纸上,形成身体部位,根据身体部位利用画笔进行人物其他身体部位的添画,如画出头、手、脚;

玩法二:幼儿通过手掌、鞋子蘸上颜料进行拓印,并根据形状进行借形想象和添画。

      

玩法三:对绘画的人物进行想象,想象他/她在干什么,从而进行背景情境添画。

观察要点:

1、  幼儿是否能够对这几种表达表现方式感兴趣,乐意大胆尝试。

2、  是否乐意大胆地根据衣物的外形特征进行想象和添画。

3、  幼儿是否在衣物材料的操作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长大变化。

4、  操作过程中,是否对材料工具熟悉,操作后能否及时地整理。

提示:

1、前期收集各种不同大小的衣物,丰富幼儿对自己长大变化的认知经验。

2、在过程中,要鼓励每个幼儿的想象创作,体验成功创作的乐趣。

 

素材点三:我们快快长

★活动1:比身高

材料:安全的全身镜(厕所镜)、记录表格、记录笔、红色和绿色的小贴纸若干。大量相同大小的积木。卡通身高尺墙贴。

              

玩法一:目测比身高:幼儿找朋友比身高,按照方法图上的方法,身体站直背对背比身高,也可以肩并肩、面对面等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并将自己比较的结果在排列版面上进行名次排序。

 

                        

      

 

玩法二:测量比身高:观察身高测量板,为同伴进行测量,记录身高到达的标志线。并做结果排序。

    

 

玩法三:通过比较,给长得矮的伙伴一些“长高”的建议,一起看看图书,交流使自己长高方法。

观察重点:

1、  幼儿是否能够按照图示上的两人比较、多人比较的正确方法进行比较和区分高矮。

2、  幼儿是否能正确地看懂线条高低与身高的关系,能否正确的测量。

3、  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身高的比较。

 

提示:

1、  目测比较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比较的人数控制,最好在2——5以内。人数太多会影响幼儿最终的观察与比较效果。

2、  标线比较中,教师要关注幼儿测量记录时的位置确定方法,提供垫脚的工具,避免出现因为身高原因而不正确地进行记录。

3、  排序可以由幼儿自己商讨,可以从高到矮,也可以从矮到高。

4、  环境中要提供一些“怎样使自己长得更高”的资料阅读,让幼儿通过测量比较后调动长高的意识,并给于支持。

 

 

活动2:宝贝在成长

材料:动物和幼儿从小到大成长的图片和照片,可以插图片的底板。

     

 

玩法一:观察图片,看看、说说人物、动物或植物长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外貌特点。

     

 

玩法二:观察图片上一个事物长大过程中的变化,能进行从小到大的有序排列。并自己检查排列结果。

观察重点:

1、  是否对人、动物、植物的长大变化感兴趣,有了解欲望。

2、  是否乐意说说长大变化的简单过程和主要特点,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排序。

提示:

1、  变化过程的图片内容要清晰,数量可以有3——5张不等,顾及幼儿认知上的差异。

2、  长大过程排序的对象有很多,在操作资料图片提供时要注意分类,有序的呈现,又注意幼儿对材料的选择和操作。

3、  提供幼儿自主检查和对照的资料,可以让幼儿自己学会思考和调整。

4、长大的对象内容很多,一开始投放数量和涉及到的内容不要很多,要分层投放,先从幼儿身边熟悉的开始,如幼儿自己和同伴,小动物,然后过渡到植物和其他的对象。

 

活动3:我在长大

材料:不同长度的长条纸、记号笔、不同大小的实物(衣服、鞋子、裤子等),贴有不同年龄段图片的收纳盒。

 

幼儿各年龄段衣物鞋子的图片、插图板三大块、幼儿各年龄段(婴儿期、学步期、学前期)的照片、自制图书。

玩法一:将不同大小的实物(衣服、鞋子、裤子等)进行比较,按照婴儿、幼儿、学龄儿童进行分类,并学习折叠,放进对应的衣柜。

                        

 

玩法二:将不同大小的实物(衣服、裤子等)进行比较,按照幼儿、学龄儿童进行分类,依次利用不同的衣架进行悬挂。

                        

玩法三:将不同大小的鞋子进行比较,按照婴儿、幼儿、学龄儿童进行分类摆放。

玩法四:在插图版的第一行分别插上好朋友三个阶段的照片,根据年龄段及性别为朋友选择合适的衣物、鞋子插在插图版的第二第三行;

     

玩法五:翻阅自制图书,观察阅读幼儿各年龄段可以穿戴的服饰。

观察要点:

1、  幼儿是否能够发现从小到大衣物大小的变化,感到自己是在长大,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快乐。

2、  幼儿能否进行比较大小,并能根据性别、大小进行分类。

3、  是否能按照折叠步骤图进行折叠或悬挂、摆放衣物。

提示:

1、  前期收集各种不同大小的衣物,在收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丰富幼儿的经验。

2、  悬挂衣物的架子上一定要呈现悬挂的方法,和位置的分类暗示。

3、  每样分类摆放的材料要有明确的摆放空间暗示,有助于幼儿在操作中形成良好的有序生活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我在成长的表现,在交流评价中教师也要注重这方面的引导和认可。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