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学习月观察记录表(10)月
主题名称:身体的秘密 观察记录者:黄静
主题核心经验: 情感与态度 体验成长的快乐 乐意表现(表情、动作) 认知与能力 认识身体:身体主要部分外部特征,了解自己身体及主要器官的外部特征。 观察比较:利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大概的测量和比较,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 表达与表现 乐于表达:欣赏作品、表现设计 |
|
素材点:我们快快长 重点观察记录活动名称:比身高 |
|
材料: 安全的全身镜(厕所镜)、记录表格、记录笔、红色和绿色的小贴纸若干。大量相同大小的积木。卡通身高尺墙贴。 |
|
玩法:(多种玩法) 玩法一:目测比身高:幼儿找朋友比身高,按照方法图上的方法,身体站直背对背比身高,也可以肩并肩、面对面等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并将自己比较的结果在排列版面上进行名次排序。 玩法二:测量比身高:观察身高测量板,为同伴进行测量,记录身高到达的标志线。并做结果排序。 玩法三:通过比较,给长得矮的伙伴一些“长高”的建议,一起看看图书,交流使自己长高方法。 |
观察要点: 1、 幼儿是否能够按照图示上的两人比较、多人比较的正确方法进行比较和区分高矮。 2、 幼儿是否能正确地看懂线条高低与身高的关系,能否正确的测量。 3、 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身高的比较。 |
观察记录:(文字+照片)(详细地记录幼儿在一时间段内的行为、语言、与材料、教师的互动等细节) 四个孩子一起进入了比身高的区角,四个人一开始贴着“镜子”比身高,高高的瑶瑶头都被遮住了,四个孩子看着面前的镜子,怎么也看不清谁高谁低,我在一旁看了好一会儿,几个孩子还是这样面贴“镜子”比,于是上前引导孩子,“孩子们,这样比身高,看得清楚吗?”琴琴(最矮的孩子)说:“看得见,就是不清楚。”瑶瑶(最高的孩子)说:“我看不见,都挡住了。”于是我继续推进引导:“那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得更清楚,能把所有人都找出来呢?”瑶瑶想了一会儿,往后走走,往前照照,突然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有办法,我有办法,我们都往后走一点,就照的到了。“于是我鼓励孩子:“真的吗?快试试,是不是真的可以?”于是,瑶瑶带着其他三个孩子一起向后走了几步,边走边看镜子,试了几次才确定地告诉我:“老师,好了,你看,是不是都照出来了?”我看了看,果然都能照出来,我举起大拇指,表扬瑶瑶能够想到好办法解决问题。于是,几个孩子就开始站在镜子几步外开始比身高。
从“比身高”这个素材内容的整体环境来看,空间上充分利用了墙面,无论是材料(版面设计)、工具(操作内容)、玩法提示(操作方法)都是通过墙面完成的,有一体性,便于观察学习、取放摆弄和游戏;层次上,针对难易(两人比、三人比、四人比)也有所划分;领域均衡性而言,除了科探的,也包含了语言阅读的方面。 从幼儿出发来看,该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多方面的能力需求,领域经验方面:幼儿通过该材料,能够利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大概的测量和比较;认知经验方面:幼儿通过该材料,能够了解自己身高的情况;素质培养方面:幼儿通过该材料,能够了解各种比身高的方法;从情感培养方面:幼儿对该材料的兴趣较高,也能够通过该材料,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 从教师和幼儿间的互动来看,教师在活动中没有占据幼儿的主导性,而是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幼儿有困惑的时候,恰当地介入,在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更多的自主性。
|
|
思考针对幼儿的经验水平和问题现状,教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1、幼儿在活动中尝试了比身高的各种方法,特别是两两比身高,利用背对背的方式能最清晰地确定高低,这种好的经验应该利用活动后的总结点评,来进行分享,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这种比身高的方法。 2、幼儿在活动中以四人比身高为动机,比完了就结束了,是否应该给孩子更多比的动力,一方面,应该鼓励幼儿从两两比开始,互相比完了,再尝试三人比,最后到四人比,这样一来,不仅孩子们比的内容增多了,各种比的方法都能够反复巩固到,而且,针对不同的幼儿,比的经验也都均衡了,每个孩子都有作为比的对象和比的裁判两种角色的体验。另一方面,后期还可以继续拓展,提升难度的同时,也拓展了空间和玩法。例如可以将四人比的结果拍下来,长此以往,制成小图书,对每次四人比的最高者贴上小皇冠,让幼儿试试和最高的人比身高,看看谁是班级里最高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