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一学期大班组年级组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6-11-16 13:57:06   来源:金泽幼儿园   点击量:

2016第一学期年级组工作计划

大班组  李婉霞

一、情况分析:

1、 本学期大班教研组共有四名成员,有两名青年教师及一名新教师和一名代课老师。大一班有我和一名青年教师搭班,由于我和搭班的年龄相仿,所以在做很多事情上都较为默契;大二班则有一名青年教师和一名代课老师搭班,两名老师都是带过大班的所以在大班的事物处理方面也相当的熟悉。

(一)优势

= 1 \* GB3 、我们教研组中的教师基本都是本科毕业,具备了很高的学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各类活动,为我们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 2 \* GB3 、组里均为青年教师,有活力,有想法,思维活跃,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加之大家年龄相仿,大家在一起交流时不会产生顾虑。

(二)不足

= 1 \* GB3 、大部分都是非师范类的老师,所以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还是比较欠缺,这是我们组需要继续强化的。

= 2 \* GB3 、教研形式比较单一,流于形式,针对一个重点问题大家逐一发表完意见就停止了,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欠缺。

2、 前期研究经验与问题:

上学年我们大班组围绕 “一区两用,创设合理环境,兼顾角色游戏和区角游戏的开展”,区分角色和区角环境的异同,探索两者结合、协调、转化的有效方式方法展开了专题研究。教师们对主题下的角色、区域环境如何创设有了一些自我的想法,在材料的投放上也能依据主题中的素材点进行设计,但是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们对于主题的解读不够,主题中的经验点没有很好的挖掘和利用,尚不能完全将主题中的学习内容和班级角色游戏内容相匹配。

2、主题下创设的游戏情景不能很好地与其他角色区域游戏内容相联系,教师在这方面缺乏自我的思考。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大班教研组工作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深入解读《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规范教研组活动,提高教研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提高我园的保教质量。

三、   研究目标

1、开展“幼儿创意表达方式适宜性”的专题教研活动,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支撑境的创造性、材料的创造性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以大教研活动为基础,以个别化-美工区材料的研讨为切入点,帮助教师理解内容的创造性、环活世界,切实发挥个别化中美工区创意表达方式的教育作用。

2、在大班个别化美工区中乡土生活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挖掘生活中乡土化的美工材料与表达式。

3、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围绕“有效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目标与环节策略”帮助教师有效开展美术、科探领域原创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反思能力。

4、聚焦幼儿可持续发展,以解决幼儿现阶段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开展幼小衔接的课程研讨,提升幼小衔接课程的有效性。

四、具体工作与措施

(一)、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研讨

1、专题研讨内容:幼儿创意表达方式适宜性

 2、研讨形式: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实录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研讨形式。

3、研讨重点与内容

●转换思想,更新理念

●营造充满创意艺术氛围的环境。

1、同伴的创意作品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2、用家长的设计灵感来为孩子开辟一个展示舞台

3、用名家的抽象艺术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4、用个性化创意美术环境诱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5、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自由的创作形式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指导策略

1、激发幼儿创新思维

2、教师要把“创新”具体化、明确化。

●创意性地使用美工材料,

(二)加强理论学习,鼓励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书籍。

继续认真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大班年龄阶段目标》的内容,重点学习大班年龄阶段目标、特征,围绕教研大组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相关领域(美术、科探)学习内容。

(三)、扎实有效做好日常管理和指导

●以班级为前沿阵地,促常规管理的严实

1、深入解读“大班幼儿一日活动操作要点”,提高教师的观察、指导及组织活动的能力。

2、利用中层巡视制度,规范教师一日活动操作规范:

1)作息时间的规范执行:不压缩运动、生活、游戏的时间。

2)关注户外运动情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器械活动,确保早上和下午的运动时间。

3)关注晨谈、午休等时间段的利用率,规范各班幼儿的生活活动。

●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促教学技能的提升

1、认真撰写各类计划,做好提前一周备课工作,完善主题资料包的积累。

2、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层培养,开展“随堂课”“预约课”“教研课”“展示课”等教学观摩活动,促各层次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3、督促青年教师进行岗位训练,做好弹、唱、画、跳等技能技巧过关活动。

4、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骨干教师定期向青年教师开放活动(采用现场活动+专题讲座的形式),在现场观摩中,提高青年教师对活动目标、价值、环节等的把握和感悟。

(三)、幼儿大活动

为了进一步培养大班幼儿勇敢自信、善表现、有初步责任感等良好品质。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年龄需求、围绕主题开展、结合季节与节日特征,开展一系列的大活动或助教活动。

(四)、其他

●坚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小学学习”与“幼儿园学习”的不同特点,从而为幼儿提供针对性指导。

2、规范幼儿的作息时间,集体活动时间逐步向小学时间靠拢。

3、重视幼儿生活常规及学习常规的培养,注重活动中倾听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重视家长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家园共育。

1、了解家长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明确家长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与家长沟通做到细心、耐心。

2、教师间的经验分享,请组内家长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或心得体会,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的掌握家长工作的技巧,从而使青年教师的家长工作开展更加得心应手。

3、针对本组家长的现状,开展丰富的家校互动形式(如来园离园的面谈、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或网络沟通、家园联系栏的资料宣传、家长讲座、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确保教师与每位家长的沟通都能做到及时有效,使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

五、具体工作安排

月份

每月重点工作

周次

每周具体工作预定

9

1、各类计划制定与布置落实

2、各班级角色与区域环境的创设。

3、班级常规日常现场调研

 

1

 

 

 

了解本学期工作重点,专题内容

2

 

1、教研工作计划布置

2、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解读

3、主题背景下的角色游戏研讨。

4、非主题个别化材料的实践活动

3

1、班级计划制定

2、理论学习《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3、研讨《我是中国人》个别化材料与幼儿互动如何?

 

4

1、各年龄段角色材料投放要求

2、室内运动方案完善

 

10

1、教研教学公开活动

2、外出半日体验活动

6

1、外出半日体验活动(古镇、古桥)

 

7

1、个别化——美工区的材料投放跟进

2、大二班冯娟老师教研课

8

1、主题活动“我自己”解读

9

1、主题背景“我自己”下个别化环境的研讨

2、2班陆玲燕老师教研课

11

1、大班角色环境与区角活动环境、材料现场观摩调研与研讨;幼儿外出体验活动 

3、教研课

10

大一班陈颖鸿老师教研课

11

外出体验活动(秋收农忙)

大一班李婉霞老师教研课

12

大一班环境调研

13

 

12

1、大班主题个别化学习环境与材料调研与教研

2、幼儿外出体验活动

15

大一班环境调研反馈、跟踪

16

大班主题个别化学习环境与材料调研与教研

 

 

 

17

 

19

各班角色游戏调研

1

1、小导游制作宣传海报活动

2、专题总结交流

3、学期结束工作

20

金泽小导游活动(小组合作制作宣传小报)

21

教研组专题总结与交流

22

各类资料上交

 

 

 

 

分享到:
相关信息